学院简介
新能源学院是内蒙古工业大学与鄂尔多斯市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自治区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的战略部署而合作共建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位于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区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于2023年11月18日挂牌成立。学院按照“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的建设目标,锚定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培养高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地的办学定位,面向自治区新能源产业布局,聚焦鄂尔多斯打造“四个世界级产业”,在本、硕、博各层次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院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设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工、能源材料4个学术型博/硕士二级学科,依托能源动力专业类别的电气工程、动力工程、清洁能源技术、储能技术4个专业领域开展专业学位博/硕士研究生培养;设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5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外2个是新工科专业,学科专业体系已全面涵盖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装备、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智能运维等新能源关键产业领域。
师资与学生规模方面,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2人,高级职称教师33人,59人获评自治区 “英才兴蒙” 工程人才称号,师资队伍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服务能力。学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现有本科生 745 人,博硕士研究生近 200 人,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梯队。
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人才培养瞄准新能源关键领域,聚焦“产”、加强“学”、深化“研”,实施本科生“导师制+PBL(项目式学习)+ECP(工程实践项目)”工程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推行本硕博学生早进团队、早选课题、早入实验室的“三早”育人机制,通过本硕贯通、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等路径打通本硕博培养,形成了“本科厚基础、硕士深专业、博士强创新”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科研平台与成果方面,学院统筹推进内蒙古高等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内蒙古工业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建设,建有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规模储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加工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鄂尔多斯基地,设有风能太阳能、储能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新型材料化工、智能装备、绿氢等6个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心,形成“一学院、两研究院、三平台、六中心”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体系。近两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6项,科研经费累计1.5亿元。
在开放办学领域,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版图,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签订项目研发合作协议;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签订关于“中-哈伙伴研究所”交流项目的合作协议,努力打通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国际通道。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历史机遇期,新能源学院将始终秉持“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和“扎根北疆、服务产业”的办学初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内蒙古新能源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高地,为服务自治区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需求作出重要的贡献。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6日)